「北區大學外文中心」 系列課程

系列課程簡介

本院承蒙教育部高教司補助及支援,計畫自94年執行至今已有十餘年,為配合計畫目標,由原先既有之9種語言(英、日、德、法、西、 俄、土、阿、韓), 增加至26種外語課程(含校內學分課程)。 新增語言為:越南語、馬來語、印尼語、泰語、波蘭語、捷克語、葡萄牙語、拉丁語、義大利語、希伯來語、波斯語等。 全數課程開放由校內外學生、政府部門及社會人士修讀。105年各特別設置「全國外語磨課師中心」,目的匯集全國外語教學資源編制實用、精緻、生動且能引發學習動機的線上外語教材。

本計畫多年來致力開發線上外語自學課程,有賴政治大學外語學院師生協助,目前已編製23種非同步線上外語自學課程、8種基礎外語學分課程、10種常用會話150句等數種線上外語學習資源,課程開放全國大專院校生和社會人士免費登入學習。

近年更整合政治大學外語學院之資源,建立歐洲語文學程、東南亞語文學程,另開設斯拉夫語文學系、中東語文學程、東北亞語文學程,建構完整之外語學習體制。98學年度獲教育部和眾駐在當地台商指導與支持,成立東南亞語文學分學程,106學年更是升格為東南亞語文與文化學士學位學程,健全外語學習板塊,是國內目前最齊全之外語學習基地。

本計畫最終所欲實現之目標並非一蹴即就,而須透過不斷地深耕方可實現。有鑑於此,在計劃的推行上,分別制定近程─中程─長程之目標。近程目標為與社區建立密切聯結,定位社區居民需求及面臨問題,規劃、落實社區服務各方案,扎根社區;中程目標為串聯其他社區,將計畫場域擴展至大文山地區形成及形塑在地力量,為在地弱勢族群發聲,提升社會能見度;長程目標則為利用前、中期積攢之聲量,呼籲政府正視場域各項議題著手學術研究,提出倡議,協助政府制定或改良相關政策。換句話說,本計畫採「由下而上」的推行方式,強調深耕場域、了解社區實際問題之基礎,以及集結地方力量,建立發聲渠道之重要性,進而藉此吸引學術界、政治界等社會菁英之注意,盤點、檢討並改善現有社會政策,以對社區內外的社會問題,提出根本的解決之道。

對應於近程、中程及長程目標的設計,本計畫在消除貧窮現象的方針之制定上,亦採循序漸進的方式,逐步實踐。首先,培養本校學生對在地文化連結及社會服務工作的認同,增強其發掘社會問題,並以創新方式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。藉由本校學生投入場域,執行方案,則期望建構文山區居民的社區意識,並強化其公共參與。以各場域方案與文山區居民及當地團體建立關係,營造其社區認同及意識,促成居民自發地參與公共事務,進而達成社區永續發展的目標。此二方針乃計畫的基礎,彼此相輔相成,建構於社區居民及本校學生之交流之上,可謂緊扣近程及中程目標之構想。與長程目標相呼應的進一步方針,則為協助社區居民階級翻轉及消除刻板印象:提供各種服務與支持,降低平宅居民改善經濟條件之阻礙,透過倡議改正現有貧窮政策與法令的問題,並翻轉一般社會大眾對於貧窮者與安康平宅的刻板印象。因此,不論是計畫目標及推行方針,均遵循著循序漸進、由上而下之方式,小至翻轉社區,大至社會改革,均一步一腳印,踏出堅實的道路。

為實現上述目標,本計畫以「兒少及家庭服務」、「新住民關懷」、「法律扶助計畫」及「經濟弱勢支持」四項主軸,推行各個方案,一方面協助社區居民解決生活各面向遇到的難題,另一方面則實地了解當地居民的真正需求,為進一步的規劃提供有利的知識基礎。計畫團隊透過兩年多來的深耕,對場域產生較為具體及全面的了解,如今更試圖將其成效,推廣至場域之外的大文山地區,以串聯、集結在地力量。放眼未來,可為宏大的長程目標建立基石

展開|Unfold
目前尚無課程

最新訊息|News

本頁面瀏覽人次:0